Humans of RE-THINK 第 4 期

我姓賴,你可以叫我宛靖姐,我是一個從事出版行業的人,也是有兩個兒子的單親媽媽;我一直從事文字記錄有關的工作,希望將這些文字書寫和出版題材當作留給小孩的禮物。

我工作的部分內容會和政府合作,也因此在 2011 年營建署的空拍案認識了齊柏林導演。那時候「#看見台灣」還只是一個在腦海中的想法,機器與技術不是很理想,導演還在說要變賣家產去拍紀錄片。後來好不容易電影上了、還要準備拍第二集,導演卻在記者會前兩天意外走了,當下我覺得很痛苦,不知道怎麼把心裡的不捨和難過表達出來。看見台灣二主題是以海洋為主,所以我就想去淨灘,那時候淨灘大部分都是企業內部舉辦的,我就 google 看看有什麼組織開放可以讓個體戶去參加,就找到 RE-THINK 環島淨灘了。

那是我人生第一場淨灘在龍門沙灘,齊導演是六月走的,七月份雖然是暑假,但實際參加自己曬了一個小時好像也還可以,覺得我很踏實的去做了一件事。

第一次淨灘比較是玩票性質,撿完垃圾還去喝咖啡,但對於 RE-THINK 帶大家因為淨灘接近環境這件事留下很深的印象。後續只要場次在北台灣,我就會跟著去,最遠到過新竹和宜蘭。一開始發現沙灘的垃圾不如想像的很容易撿起來,大多是碎片狀的塑膠微粒,再去了幾次就自己做了篩子,直接把塑膠微粒篩出來。所以我車上永遠放著篩子。

那時候淨灘場次比較少,環島淨灘結束就有一陣子沒得去,但我就自己撿。因為 RE-THINK 我們家還開啟了一個儀式:在農曆年撿垃圾幫地球大掃除,一邊撿一邊緬懷齊導。大概只有去年過年因為疫情沒有淨灘,我們都會去林口發電廠旁邊,帶家族的小孩,包括我自己和我弟的孩子一起去。

我兒子也曾經用不爽的語氣抱怨:別人過年都是出國,為什麼我們去淨灘?而我弟的小孩一開始年紀只有幼稚園,不情不願的去了,垃圾撿一撿就跑去玩,我也覺得沒關係,至少有站在沙灘上。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在基隆大武崙,我帶著我弟的小朋友拿著篩子,沙灘很髒,撿垃圾的時候有個三歲小孩過來看著我篩沙子,後來我就把篩子送給他。我覺得這就是我帶小朋友去淨灘最大的收穫,只要接觸過環境、淨過灘的孩子,就不會亂丟垃圾。後來我的小兒子自己帶著朋友來參加 RE-THINK 的新街溪淨灘,我還滿高興,小朋友應該還是有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吧?

很多人容易用高標準看待環保、或把環保想得太過複雜,糾結要做到什麼標準才是環保人士?我自己也不會要求小孩絕對不要使用塑膠袋,但從自備環保袋、餐具,出門的時候就知道不需要去索取餐具,在做環保和不做之間,彈性的調配,不用當很嚴謹的環保人士啦!RE-THINK 比較年輕,我之前有去跟反正我很閒合作的淨灘,兒子沒去到還很扼腕,還有吳汶芳那場淨灘音樂會,這種活動應該要多辦,用這種方式讓年輕人走出去。環保是一種時尚潮流,這輩子就跟定你們了啦!

#humansofrethink#你想為下一代留下什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