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團體都做了哪些事?身為一個非典型的台灣環保公益團體—RE-THINK 重新思考

這是自 2013 年開始的環境革命。RE-THINK 是從兩個人淨灘開始的環保團體,帶領超過 4 萬人走進全台最髒海岸,在淨灘未成為顯學時,把海洋議題帶進大眾視野。將人們引到問題現場,回到生活中改變習慣。

成立 10 年,RE-THINK 致力於清除海灘垃圾,但也發現,要解決垃圾問題,必須往源頭探尋。

於事,我們開始編纂環境教育教案與課綱,培訓講師前進校園傳遞海廢、回收及循環經濟知識,製作全台首個《海廢圖鑑》《回收大百科》,並透過改造企業與校園的垃圾桶提升回收正確率。用創新、設計、社群的力量,持續翻轉環保議題,帶領民眾理解垃圾的來龍去脈。

期待有一天,每個海島子民都能開始屬於自己的環保行動,讓台灣成為對環境更友善的島嶼。

用社群力量改變台灣的環保團體

身為台灣環保團體,RE-THINK 感受到近年台灣對環境永續的意識雖大幅提升,但大眾對環境議題的認知仍很混亂。例如許多人不清楚,菸蒂其實內含塑膠;被大量使用的生質塑膠「PLA」真的是環保材質嗎、全面禁止塑膠杯的政策是好是壞?皆反應到,大家更需要行動面的判別能力。所以 RE-THINK 從不停止用社群、自媒體、策展和各式各樣的異業合作,推進民眾對環保的意識。

對我們來說,環保不應該追求一個人直接從 0 變成滿分,而是要有更多人願意開始行動,即便只是進步到 50 分、60 分,都能成為實質改變和影響的開始。

我們不高談百年夢想,而是明天要比今天好的公益環保團體

相較其他環保團體,RE-THINK 一直很願意和不同單位組織展開合作,無論企業或政府。不為別的,只是希望能接觸到最多受眾,把環保議題推得更遠、真正走進異溫層。

RE-THINK 不希望用情緒勒索或負面方式綁架民眾,而是透過淨灘行動和環保知識,真正得到民眾認同再進行環境公益捐款,讓永續與生活共存。

我們看見 2019 年疫情爆發後,網購和外送業成為不可逆的趨勢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要求每個人不訂外送太強人所難。所以 RE-THINK 選擇的是靠近大眾,提供另一種有機會執行的生活可能,告訴大家訂了外送後,可以做哪些事盡可能降低環境負擔。也和外送平台 foodpanda 合作,推動環境友善店家計畫,用社群持續宣傳永續議題、並進入企業體制改變讓環保不停留在崇高的口號

除了海灘上的第一線,也是解決環境問題最前線

從發起首場淨灘行動至今,RE-THINK 已經為台灣撿起超過 115 公噸的海洋廢棄物。但我們不只要做全台最會撿垃圾的團體,也要成為能真正解決台灣垃圾問題的環保團體。透過創新溝通,反轉環境教育,將環保變成有趣、好玩、大眾願意接觸的素材。

我們與環保署合作,協助倡議政策,讓「菸蒂治理」、「垃圾處理流程」、「清潔隊工作」等議題,透過創新角度被看見,帶入公部門培訓。也參與政策討論,將業界及民眾端的實際思維,帶入政策規劃。

我們引導企業加入,協助達到減碳、減廢、減塑等 CSR 目標。例如與外送平台業者合作,一同設計環境友善店家制度,以商業誘因,輔導餐廳轉型為相對友善的經營模式。

我們花一整年時間,設計全台第一個《海廢圖鑑》,讓大家面對海洋廢棄物時,不只是撿還能認識。更由海廢議題往源頭靠近一步,推出《回收大百科》,讓台灣人懂丟、懂分、懂垃圾。前進政府部門與公共場域的不確定性正面對決,推動《REdesign 垃圾桶改造計畫》。也將每個專案轉化成教案,前進各地進行環境教育巡迴,將議題向下扎根。

Show, not tell. 不太會說自己做了多少事的環保團體

其實 RE-THINK 從最初兩個人、三個人到 2022 年,才終於擴編成七個人的團隊。我們從來都不是握有豐富環境公益捐款的環保團體,只是盡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。有時候低頭走了一段,才發現原來累積了這麼多。

雖然還是常被問:「RE-THINK 到底在幹嘛?」但總歸來說,讓每個台灣人都願意對環境再友善一點,就是我們身為在地的台灣環保團體一直在做的事。

看到這,如果你認同 RE-THINK,歡迎透過小額環境公益捐款支持!讓我們能走更遠、更扎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