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mans of RE-THINK 第 7 期 | 陪我們長大的吳杯

陪我們長大的吳杯

我是吳杯杯,今年 83 歲,喜歡走路。曾完成 67 天徒步環島,也走台灣東西岸,環了澎湖 4 次。

20 年前,一起創業多年的夥伴出意外,我不想繼續做,公司便解散。因為不是計劃退休,沒有事先安排要做什麼。先是去了一些地方旅行,後來看到報紙上一則小廣告,是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舉辦的「走在家鄉。海之濱」活動,想說自己沒走過台灣海岸線,便報名參加。(編按:這時一旁的吳媽補充:「退休前他從來不走路的喔!就算只是到隔壁條街」)

還在工作時,沒有太多時間旅遊,出門也是到其他國家,台灣反而沒什麼機會。才發現,東海岸真的很美,慢慢走,透過協會介紹,開始更認識海岸線。

雖然我們是海島國家,但很多人對海還很陌生。以前戒嚴時不能靠近海邊,我 20 歲時有次去淡水,阿兵哥用刺槍把我趕出來。一直到我開始走路,才接觸台灣海岸,了解消波塊從哪來,東岸和西岸的差別,原來海岸山脈是這樣子喔!還有很髒的漂流物。

之前也有走到半途差點要放棄的經驗,尤其在宜蘭段時,東北季風很強、天氣非常冷。加上出去走常要睡學校,通常睡不太好。但我有忍下來,好像就走出那種感覺出來。(編按:雖然前面小吐槽,到這裡吳媽接著說:「那實在很冷!他很有毅力、很堅持」 )

還有一次我們從九棚到佳樂水,大家一人拿一個大塑膠袋去撿垃圾,因為地形起伏,垃圾常跑到岩石間,需要上上下下。也有學校和小朋友一起,邊走邊認識家鄉海岸。會知道 RE-THINK 就是 2013 年剛好從東岸走回來,看到宜蘭鎮安宮有淨灘,便去參加。

環境教育要從家庭開始,不要小看家庭和社會的影響。我開始走路後,用衛生紙都很節儉,水和電也是,沒用就馬上關掉,吃東西不隨便浪費,都是從走路學來的。當時徒步環島,我們洗澡用冷水、不用洗潔精,因為會流入環境。那些一起走的朋友,會產生革命情感,現在出去也都自己帶筷子和杯碗。

環保概念就是這樣耕耘下去的,播種以後才會發芽、開花。其實也沒有很難適應啦!家庭和社會都很重要,先把種子種下去,隨著時間代代相傳。

之前和 RE-THINK 淨灘,看到好多小朋友很認真撿,到最後還不想放棄,拿著一大包垃圾。一方面高興撿這麼多,但也覺得有點悲觀,怎麼這麼多垃圾。不過做公益是這樣,不問收穫,慢慢影響。其實我是外行啦!很佩服你們(編按:杯杯說的是 RE-THINK,嗚),其實我走路也只是因為想旅行,沒有付出什麼,只是從中學習和了解。

我們小時候啊,淡水河有多乾淨!可以下去游泳、划船,還能釣魚和在一旁種菜。但工業發展後,上游開始排放污水,卻沒有管制,淡水河就完全不一樣了。面對更大的問題,個人來講確實無能為力,只能守好自己的本份。

或許有人覺得環境不關他的事,但我們住在四面環海的國家,不去了解周邊環境,怎麼了解自己的家鄉?不去走走,豈不是白住了嗎?齊柏林之前說:「台灣的美麗與哀愁」有一點這樣的感覺。對於世世代代成長的地方,你願不願意去愛護自己的家。

我們自己先做好,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在一起。大家對環保的觀念,像是自備碗筷這些,也已經進步不少,仍然會有改變的。

正名運動:吳杯杯説他跟我們一樣是年輕人,ㄅㄟㄅㄟ要寫「#杯杯」而不是「#伯伯」。

#humansofrethink #陪我們長大的吳杯

💰 如果你喜歡這專訪,也歡迎用你的行動力,支持本系列的採訪文 >> https://rethinktw.or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