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的標準是什麼?! 看碳足跡標章就知道

環保標準是什麼?

作為一個環保組織,常會收到雪片般的訊息,造樣造句如:「某某東西環保嗎?」、「你們如何看某某某,是真的環保嗎?」

在了解我們的生活與環境污染的關係後,許多人開始在購物時格外謹慎、希望可以挑選「比較環保」的東西。但是,問世間「環保」究竟為何物?而「不環保」又為何物呢?

碳足跡是什麼?  環不環保不能只看片面,看不到的都算!

一個產品環保與否,可以看它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或破壞有多少,而這裡我們統稱為環境影響。環境影響有非常多面向,垃圾問題能讓人有感,是因為垃圾是看得見的環境影響,但一個產品從開採、生產、製造、配送、使用到廢棄,有更多的環境影響是我們看不見的。


如果什麼都看不到,要如何判斷一個東西環不環保?這時候 #碳足跡 就派上用場!我們常在各式商品的包裝上、購票系統看到它的名字,究竟這些數字背後的涵義為何?其實 碳足跡指的就是一項產品在每個階段中,產生多少無臭無毒的二氧化碳。

碳足跡標籤真的有意義嗎?選低的就對了!

舉例來說,從台北開車到高雄會產生 60kg 的二氧化碳,但若選擇高鐵,就只會產生 14kg,能減少近 80% 碳排,為全球暖化盡一份力。同樣邏輯,也能套用到水足跡,對水資源稀缺的國家,水資源消耗便成了很重要的指標。

當然環境影響,不會只有二氧化碳、水資源,有時候很難只用單一能源消耗比較。但環境影響評估還是有助我們做選擇!像是台灣現在已有的碳足跡標籤,雖然不是零污染的解答,卻能讓我們更清楚知道,這項消費對環境的影響在哪,可以如何改善自己的使用方式。

環境影響在哪裡?綠色消費怎麼挑?請看它的生老病死

如果是沒有碳足跡標籤或指標可依循的情況,我們要如何觀察一個產品的環境影響?做好購買的綠色消費決策呢? 這時候可以從產品的生命週期下手,每個產品的生命歷程都會經歷不同階段,可以簡單分為原料開採、「製造、配送銷售、使用及廢棄。我們通常只會看到「廢棄階段」的垃圾問題,但事實上,絕大部分產品對環境造成最多污染的階段,都是在被製造、使用時。

不只二氧化碳、水資源消耗,還包含臭氧層破壞、土壤酸化、優養化等等。根據影響對象做分類,任何人類行為或物品產生,都會產生環境影響,只是影響在哪個面向、大或小的差別。有時候我們很難就單一物品比較,例如新興能源或電池科技,可以協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再生能源發展,卻增加了水資源優養化或礦物質消耗的環境影響,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?

雖然不存在完美或零污染的解答,但環境影響評估可以幫助我們知道,想要做好綠色消費抉擇時,自己的產品或消費選擇對環境影響在哪,也更能透過了解環境影響,改善產品設計或自己使用的方式,避免再被各種環保標語牽著手!

也期待更多環境影響指標的誕生,讓我們不只有碳標章中的碳排可依循。還能透過不同資源消耗計算,更全面地了解,一個產品所耗費的資源,及你們最想知道的,究竟它環不環保?

本文與成大環工林心恬教授合作撰寫
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也歡迎用你的行動力,支持本系列的回收文章 >> https://rethinktw.org/